腎風(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中醫診療方案 一(yī)、診斷 (一(yī))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參照戴慶麟主編的(de)《常見腎髒病的(de)診斷和(hé)治療》(1960年(nián),人民衛生出版社)。 (1)有急性腎風病史,及(或)有經常反複感冒病史。 (2)病程較長(cháng),一(yī)般為(wèi)數年(nián)或數十年(nián),顔面或全身浮腫,腰酸,眩暈,心悸,納呆、惡心,氣短(duǎn),尿少等。 (3)顔面灰白虛浮,或灰黃,罩青色,面色有灰垢不淨之感。肉輪暗黑,耳輪發白或焦枯,口唇、爪甲色淡,舌淡白或隐青,苔多膩,脈多沉緩無力,或沉弦無力。血壓多有升高(gāo)。 (4)實驗室檢查可(kě)見尿中蛋白、潛血或有紅(hóng)細胞、管型,尿素氮、肌酐正常或輕度升高(gāo)。 同時具備1或2或3和(hé)4者,均可(kě)确診為(wèi)腎風。 2.西醫診斷:參照中華醫學(xué)會編著,陳香美主編《臨床診療指南·腎髒病學(xué)分冊》(2011年(nián)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及黎磊石、劉志紅(hóng)主編《中國腎髒病學(xué)》(2007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确定診斷。 典型的(de)FSGS的(de)特征為(wèi)局竈損害,影響少數腎小球(局竈)及腎小球的(de)局部(節段)。起始于近髓質的(de)腎小球受累,輕者僅累及數個毛細血管襻區重者波及大部分腎小球,病變呈均勻一(yī)緻的(de)無細胞或細胞極少的(de)透明變性物質(襻內(nèi)泡沫細胞、透明滴);嚴重者見球囊粘連,髒層上皮細胞增生形成“帽樣”結構,甚至出現“臍部”病變。電鏡下顯示大部分腎小球或全部腎小球足突融合上皮細胞及其足突與基底膜脫離(lí),內(nèi)皮細胞和(hé)系膜處有電子(zǐ)緻密物沉積。免疫熒光檢查在硬化區見IgM及C3呈不規則、團狀、結節狀沉積。無病變的(de)腎小球呈陰性或彌漫IgMC3沉積,IgA、IgG少見。 本病易誤診為(wèi)微小病變腎病,故需結合臨床表現腎組織學(xué)所見、對激素治療的(de)反應以及有無自(zì)發緩解或藥物誘導緩解等全面考慮,有助于FSGS的(de)診斷。腎小球局竈節段性硬化除了可(kě)見于FSGS之外還可(kě)見于多種腎髒疾病的(de)慢性發展過程如(rú)梗阻性腎病、反流性腎病及二醋嗎啡成瘾者;甚至可(kě)見于過度肥胖者。因此,要綜合分析作出正确診斷。 (二) 證候診斷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lǐ)局醫政司頒布的(de)慢性腎小球腎炎中醫診療方案同時參照我科名老中醫臨床經驗制定。 1.正虛諸證 ① 肺腎氣虛 主症:倦怠乏力,氣短(duǎn)懶言,易感冒,腰膝酸軟。 次症:舌淡有齒痕,脈沉細 ②脾腎氣虛證 主症:倦怠乏力,氣短(duǎn)懶言,食少納呆,腰膝酸軟。 次症:脘腹脹滿,大便爛,口淡不渴,舌淡有齒痕,脈沉細。 ③氣陰兩虛證 主症:倦怠乏力,腰膝酸軟,口幹咽燥,五心煩熱。 次症:夜尿清長(cháng),舌淡有齒痕,脈沉。 ④脾腎陽虛證 主症:畏寒肢冷,倦怠乏力,氣短(duǎn)懶言,食少納呆,腰膝酸軟。 次症:腰部冷痛,脘腹脹滿,大便爛,夜尿清長(cháng),舌淡有齒痕,脈沉弱。 ⑤肝腎陰虛證 主症:頭暈,頭痛,腰膝酸軟,口幹咽燥,五心煩熱。 次症:大便幹結,尿少色黃,舌淡紅(hóng)少苔,脈弦細或細數。 2.邪實諸證: ①風濕證:尿中泡沫增多,短(duǎn)期內(nèi)加重;有新近出現或加重的(de)困乏和(hé)水腫,舌紅(hóng)或淡紅(hóng),苔薄膩,脈弦或弦細或沉。 ②水濕證 主症:全身或下肢浮腫,惡心嘔吐,肢體困重,食少納呆。 次症:脘腹脹滿,口中粘膩,舌苔厚膩。 ③濕熱證 主症:惡心嘔吐,身體困重,食少納呆,口幹,口苦。 次症:脘腹脹滿,口中粘膩,舌苔黃膩。 ④血瘀證 主症:面色晦暗,腰痛。 次症:肌膚甲錯,肢體麻木,舌質紫暗或有瘀點瘀斑,脈澀或細澀。 二、中醫綜合治療方案 參照國家中醫藥管理(lǐ)局醫政司頒布的(de)慢性腎小球腎炎中醫診療方案結合本科室學(xué)科帶頭人王祥生主任醫師中醫治腎學(xué)術思想制定 ㈠、辨證論治口服中藥湯劑、中成藥。 正虛諸證 ( 1)肺腎氣虛 治法:補益肺腎 推薦方藥:玉屏風散湯加減。黨參、黃芪、白術、防風、淮山藥、茯苓等。 方義:方中黨參、黃芪、白術補益脾氣,防風疏風散邪、山藥補益腎氣,茯苓健脾利濕,以洩代補。 中成藥:百令膠囊、靈芝健腎膠囊、黃芪注射液等。 (2)脾腎氣虛證 治法:補益脾腎 推薦方藥:加味四君子(zǐ)湯加減。黨參、黃芪、白術、淮山、茯苓、杜仲等。 方義:本治療方案體現了省級名中醫王祥生主任醫師補腎學(xué)術思想的(de)臨床應用。方中黨參、黃芪、白術補益脾氣,山藥、杜仲補益腎氣,茯苓健脾利濕,以洩代補。 中成藥:百令膠囊、靈芝健腎膠囊、黃芪注射液等 (3)氣陰兩虛證 治法:益氣養陰 推薦方藥:參芪地(dì)黃湯加減。北芪、山萸肉、太子(zǐ)參、熟地(dì)、淮山、茯苓、丹皮等。 方義:方中黨參、黃芪補益脾氣,六味地(dì)黃湯滋養腎陰,共奏氣陰雙補之功。 中成藥:六味地(dì)黃丸、生脈注射液等。 (4)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補脾腎 推薦方藥:真武湯加減。附子(zǐ)、生姜、白術、茯苓、白芍等。 方義:方中附子(zǐ)、生姜補脾腎陽氣,白術、茯苓健脾利濕,以洩代補,白芍反佐,制約附子(zǐ)燥熱。 中成藥:桂附地(dì)黃丸、參附注射液等。 (5)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 推薦方藥:六味地(dì)黃湯合二至丸加減。山萸肉、熟地(dì)、淮山、茯苓、澤瀉、丹皮、女貞子(zǐ)、旱蓮草(cǎo)等。 方義:方中六味地(dì)黃湯補益腎陰,二至丸滋補肝陰,共奏肝腎雙補之功。 中成藥:杞菊地(dì)黃丸、生脈注射液等。 2.邪實諸證 (1)風濕證 治法:祛風除濕 推薦方藥:防己黃芪湯加減,黃芪、漢防己、茯苓、白術、穿山龍、炒僵蠶、徐長(cháng)卿、青風藤、雷公藤等。 方義:方中黃芪、茯苓、白術益氣健脾祛濕,漢防己、穿山龍、炒僵蠶、徐長(cháng)卿、青風藤、雷公藤等祛風利濕。 中成藥:雷公藤多甙片、昆仙膠囊。 (2)水濕證 治法:疏洩三焦、利水滲濕 推薦方藥:柴苓湯加減。柴胡、黃芩、半夏、茯苓、澤瀉、白術、豬苓、桂枝等。 方義:本治療方案體現了省級名中醫王祥生主任醫師疏洩三焦、利水祛濕學(xué)術思想的(de)臨床應用。方中柴胡、黃芩、半夏疏洩三焦水濕,五苓散利水滲濕,共奏疏洩三焦、利水滲濕之功。 中成藥:靈芝健腎膠囊、雷公藤多甙片等。 (3)濕熱證 治法:疏洩三焦、清熱利濕 推薦方藥:小柴胡湯合五味消毒飲加減。柴胡、黃芩、半夏、金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cǎo)、蛇莓、半枝蓮等。 方義:方中柴胡、黃芩、半夏疏洩三焦濕邪,金銀花、連翹、白花蛇舌草(cǎo)、蛇莓、半枝蓮清熱利濕。 中成藥:黃葵膠囊、雷公藤多甙片、炎琥甯注射液等。 (4)血瘀證 治法:活血利水 推薦方藥:當歸芍藥散。當歸、赤芍、川芎、茯苓、澤瀉、白術等。 方義:本治療方案體現了省級名中醫王祥生主任醫師氣血水同治、活血利水學(xué)術思想的(de)臨床應用。方中當歸、赤芍、川芎活血,茯苓、澤瀉、白術利濕,因血不利則為(wèi)水,水行則血暢。 中成藥:阿魏酸哌嗪片、丹參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疏血通注射液、腎康注射液等。 ㈡、中醫特色治療 1、中藥離(lí)子(zǐ)導入療法 本療法體現了省級名中醫王祥生主任醫師中醫治腎學(xué)術思想的(de)臨床應用。瘀血明顯者選用中藥活血方(桃仁、透骨草(cǎo)、雷公藤、生甘遂、山慈菇、威靈仙)或丹參注射液、雙黃連注射液雙腎區滲透導入,每日1次,兩周1療程。 2、中藥熏洗治療 本方案體現了省級名中醫王祥生主任醫師中醫治腎學(xué)術思想的(de)臨床應用。水濕瘀血重者選用清利活血方(白花蛇舌草(cǎo)、半枝蓮、土茯苓、穿山龍、雷公藤、丹參、莪術、桃仁、艾葉)。用法:上藥裝入布袋加水4000毫升煎煮取液,先熏腳後溫洗雙足,每日1次,一(yī)劑可(kě)用2-3次,兩周為(wèi)1療程。 3、中醫穴位注射療法 選用黃芪注射液0.5ml,選取足兩側三裏穴交替穴位注射,每日1次,兩周為(wèi)一(yī)療程。 4、中藥敷貼治療法 水腫方(黃芪、防己、桂枝、莪術、穿山龍、雷公藤、大腹皮、白芥子(zǐ)飲片)研磨為(wèi)極細粉末混勻後用食醋、生姜汁、清水等混合調制成一(yī)角硬币大小的(de)藥餅,于每晚睡前貼敷于雙側腎輸穴、湧泉穴,每日1次,2周一(yī)療程。 5、耳穴壓豆 取心、腎、肺、交感、內(nèi)分泌、三焦,将表面光滑近以圓球狀的(de)中藥王不留行籽貼于0.6*0.6cm的(de)小塊膠布中央,然後對準耳穴貼緊并稍加壓力,使患者耳朵感到酸麻脹或發熱。貼後囑患者每天自(zì)行按壓數次,每次1-2min。每次貼後保持3-7天。 (三)、內(nèi)科基礎治療 針對入選患者進行內(nèi)科對症治療,主要包括降血壓、降血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等治療。 (四)護理(lǐ)調攝 1.患者要充分休息,保證睡眠,避免疲勞。 2.防止感染。嚴防感冒,扁桃體發炎或其他上呼吸道(dào)感染以及泌尿系感染的(de)發生。 3.要保持皮膚清潔,預防皮膚感染。卧床病人應經常變換體位,保持床上平整幹燥,預防褥瘡發生。 4.應在病情穩定2~3年(nián)後再考慮結婚,婚後也要節制房事。 5.意志精神調養,要保持心情舒暢,樹立戰勝疾病的(de)信心。 6.合理(lǐ)安排飲食,做(zuò)到飲食有節,宜忌得當。 首先注意忌鹽。水腫初起,或浮腫較甚者,應給予低(dī)鹽或無鹽飲食;腫勢減退後,可(kě)逐漸改為(wèi)低(dī)鹽飲食。其次,蛋白攝入要适當控制,以低(dī)于平時三分之一(yī)或二分之一(yī)為(wèi)度,并不宜食有礙脾胃運化的(de)滋膩、肥甘之物,忌食發物、辛辣、煙酒等刺激性物品。切忌暴飲暴食,過食生冷寒涼之品。 7.要謹慎用藥,忌用腎毒性藥物,以防藥物傷腎。 8.服藥時應少量多次頻頻飲下,有惡心嘔吐時可(kě)用生姜片擦舌,以和(hé)胃降逆止嘔。 三、療效評價 國內(nèi)無統一(yī)的(de)腎風(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評價标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年(nián))的(de)“中藥新藥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的(de)臨床研究指導原則”制定。 (一(yī))評價标準 1.完全緩解:症狀、證候與體征完全消失,尿蛋白轉陰,尿蛋白定量持續<0.15g/24h,腎功能恢複/保持正常,血清白蛋白恢複,血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基本正常,30天以內(nèi)。 2.部分緩解:症狀、證候與體征基本消失,其半定量積分值減少≥75%,尿蛋白較治療前減少≥50%,尿蛋白定量持續<1.0g/24h,腎功能恢複/保持正常,血清白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基本正常,30天以內(nèi)。 3.有效:症狀、證候與體征明顯好轉,其半定量積分值減少≥50%,尿蛋白較治療前減少≥25%,尿蛋白定量持續在1.0~2.0g/24h,血清腎功能、白蛋白、總膽固醇、三酰甘油與治療前比較有改善,30天以內(nèi)。 4.無效:未達到上述标準。 (二)評價方法 1.症狀評級标準 根據 Stanghellini 标準按症狀輕重分為(wèi)四級: 0 分:無症狀; 1 分:偶有症狀但不明顯,不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2 分:症狀較為(wèi)常見,輕度影響日常工作生活; 3 分:症狀嚴重,頻繁出現,且影響工作及生活。 2.中醫證候療效評定标準 證候療效率=(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後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 臨床控制:治療後證候療效率≥90%; 顯效:治療後證候療效率≥70%,<90%; 有效:治療後證候療效率≥30%,<70%; 無效:治療後證候療效率<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