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gāo)某,女,58歲。2020年(nián)9月12日來診。
主訴:鼻流黃濁涕7年(nián)餘,嗅覺減退2年(nián)。
現病史:患者訴鼻流濁涕,色黃腥臭,已曆7~8年(nián)之久。近2年(nián)來嗅覺減退,香臭不知,頭眩時覺脹痛,經多方治療無效,據告近一(yī)周來頭眩耳鳴,鼻竅不通,以口呼吸,前額脹痛劇甚,按其脈弦帶數,舌苔黃膩。
無其他病史可(kě)載。
診斷:中醫診斷:鼻淵(風寒郁久化熱證)
西醫診斷:鼻炎
處方:清肺飲加減。
藿香12g 川芎15g 麥冬12g 焦山栀9g
黃芩12g 生石膏20g 知母12g 蒼耳子(zǐ)9g
龍膽草(cǎo)20g
5劑,水煎服,日1劑
5日後複診,症狀稍有減輕,去(qù)石膏、知母,加桔梗、白芷,續服5日。
9月23日就診,症狀仍不改善,深感罹患日久,不易獲愈,患者則但求眩暈減輕,堅持診治;脈弦數,苔白膩,乃為(wèi)處方:
柴胡3g 當歸9g 焦山栀9g
辛夷5g(包) 浙貝母9g 玄 參30g
廣藿香9g 鈎藤12g。
3劑,水煎服,日1劑
9月26日四診,鼻竅已通,流涕減少而無腥臭味,頭痛眩暈均減,耳鳴症狀消失,脈和(hé)緩,舌苔白膩,乃以原方加黨參9克,續服3劑而諸症均愈。同年(nián)12月及2021年(nián)3月兩次追訪,療效鞏固,偶受感冒後,僅流清涕數天即愈。
按:王祥生教授分析患者高(gāo)年(nián)氣虛,病久不愈,頭痛眩暈,為(wèi)虛實夾雜之候。近期症狀轉劇,脈數苔黃膩,均屬熱象,是為(wèi)新感引動伏邪,風火相煽而發。急則治标,先從清肺飲加減,以清熱通竅,并吹鼻淵散以消炎清熱助治,俾使火熱之勢得挫,肺氣壅塞得通,邪能稍戢,然後去(qù)濁滞而升清氣,以清補兼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