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淋病(急性腎盂腎炎)中醫診療方案 一(yī)、診斷 (一(yī))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标準 參照《中醫內(nèi)科學(xué)》[1]拟定。 以小便頻數、淋瀝澀痛、小腹拘急引痛為(wèi)主症。 2.西醫診斷标準 參照中華醫學(xué)會腎髒病學(xué)分會發布的(de)《臨床診療指南-腎髒病學(xué)分冊》(2011年(nián))[2]拟定。 (1)急性起病,病程較短(duǎn)。 (2)常有全身感染的(de)症狀如(rú)寒戰、發熱、頭痛、惡心、嘔吐、食欲下降等。 (3)泌尿系統症狀、體征:可(kě)有膀胱刺激征,常有腰痛和(hé)/或下腹痛、肋脊角及輸尿管點壓痛,腎區壓痛和(hé)叩痛。 (4)血白細胞計數升高(gāo)和(hé)血沉增快,離(lí)心尿白細胞≥5/Hp,清潔中段尿細菌定量培養陽性。 (二)證候診斷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xué)會發布的(de)《中醫藥單用/聯合抗生素治療常見感染性疾病臨床實踐指南·單純性下尿路感染》(2017年(nián))[3]拟定。 1.膀胱濕熱證:以膀胱、尿道(dào)刺激症狀為(wèi)主,小便短(duǎn)數、頻急、灼熱刺痛,排尿困難,尿少,少腹拘急脹痛,腰痛,甚則發熱惡寒。舌質紅(hóng),舌苔黃膩,脈儒數或脈滑數。 2.肝膽郁熱證:寒熱往來,口苦口幹,小腹脹痛不适,小便熱澀混濁,大便或秘或溏。舌質紅(hóng),舌苔薄黃,脈弦數。 3.氣陰兩虛伴濕熱證:小便頻急,淋澀不已,反複發作,遇勞尤甚,伴頭暈耳鳴,乏力多汗,腰酸軟,手足心熱。舌質紅(hóng),舌苔少,脈細。 4.肝腎陰虛伴濕熱證:頭暈耳鳴,腰膝酸軟或腰痛,咽幹口燥,尿頻而短(duǎn),小便澀痛,或伴低(dī)熱,乏力,女性月經量少。舌質紅(hóng),苔薄黃或苔少,脈弦細或細數。 5.脾腎兩虛伴濕熱證:畏寒肢冷,神疲乏力,每因勞累則有腰腿酸痛,小便淋漓不盡,或有輕度浮腫,或有尿頻數、尿急、尿熱,排尿澀痛不暢,因寒或勞累易誘發。舌體胖質黯,苔白黏膩,脈沉細尺弱。 二、治療方法 參照中華中醫藥學(xué)會發布的(de)《中醫內(nèi)科常見病診療指南》(2008年(nián))[4]拟定。 (一(yī))辨證論治 1.膀胱濕熱證 治法:清熱利濕通淋 推薦方藥:八正散加減。萹蓄、瞿麥、車前子(zǐ)、川木通、滑石、栀子(zǐ)、大黃、燈心草(cǎo)、甘草(cǎo)梢等。 2.肝膽郁熱證 治法:清肝利膽通淋 推薦方藥:小柴胡湯合龍膽瀉肝湯加減。柴胡、龍膽草(cǎo)、黃芩、栀子(zǐ)、車前子(zǐ)、澤瀉、通草(cǎo)、滑石、生地(dì)、當歸、甘草(cǎo)梢等。3.氣陰兩虛伴濕熱證 治法:益氣養陰,清熱利濕 推薦方藥:清心蓮子(zǐ)飲加減。石蓮子(zǐ)、黃芪、黨參、地(dì)骨皮、麥冬、黃芩、車前子(zǐ)、茯苓、柴胡、瞿麥、萹蓄等。 4.肝腎陰虛伴濕熱證 治法:滋養肝腎,清利濕熱 推薦方藥:滋水清肝飲加減。柴胡、當歸、白芍、生地(dì)、山茱萸、山藥、丹皮、澤瀉、甘草(cǎo)等。 5.脾腎兩虛伴濕熱證 治法:健脾益腎,清熱利濕 推薦方藥:無比山藥丸加減。山茱萸、澤瀉、熟地(dì)、茯苓、巴戟天、牛膝、赤石脂、山藥、杜仲、菟絲子(zǐ)、肉苁蓉等。(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1. .簡便方:萹蓄、瞿麥、馬齒苋、白頭翁、穿心蓮、鴨跖草(cǎo)各15克,水煎服,每日1次。适用于熱淋病之膀胱濕熱證。 (三)西藥治療 參照中華醫學(xué)會腎髒病學(xué)分會發布的(de)《臨床診療指南-腎髒病學(xué)分冊》(2011年(nián))[2]拟定。 1.選用對緻病菌敏感的(de)藥物,必要時聯合用藥,足夠療程,預防或治療敗血症。 2.對症及支持治療,如(rú)應用堿性藥物如(rú)碳酸氫鈉,降低(dī)酸性尿液對膀胱的(de)刺激,緩解膀胱刺激症狀。 3.糾正易患因素,如(rú)治療尿路梗阻、結石、膀胱輸尿管反流等,糾正易患因素。 (四)護理(lǐ)調攝要點 1.要積極治療,以緩解症狀,防止複發。鼓勵患者多飲水,每日兩升以上,以增加排尿量,沖洗掉膀胱、尿道(dào)內(nèi)的(de)細菌。積極尋找并去(qù)除炎性病竈,注意妊娠、産後和(hé)經期衛生,保持大便通暢。盡量避免使用尿路器械,必要時應嚴格無菌操作。 2.飲食調理(lǐ):忌食油膩、熱性、辛辣刺激食品,禁食煙、酒。宜多吃清熱利尿類食品,如(rú)冬瓜、綠豆芽、芥菜、馬蘭頭等;宜吃清淡、富含水分的(de)食物,如(rú)各種蔬菜、水果。 3.情志調理(lǐ):重視(shì)情志護理(lǐ),避免情志刺激。避免焦慮、緊張、抑郁、恐懼等不良情緒,保持心情舒暢。 三、療效評價 參照《中國腎髒病學(xué)》 [5]及《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 [6]拟定 (一(yī))西醫臨床療效評價标準 1.治愈:小便淋瀝澀痛等全部消退,其他症狀消失,實驗室檢查恢複正常。 2.好轉:小便淋瀝澀痛及其他症狀減輕,實驗室檢查有改善。 3.未愈:小便頻急及淋瀝澀痛及其他症狀和(hé)實驗室檢查無變化或加重或頻繁複發。 (二)中醫證候積分療效評價标準 證候積分療效評估=(療前積分-療後積分)/療前積分×100%。 1.痊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95%。 2.顯效:中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減少≥70% 3.有效:中醫主症積分較治療前減少≥30%且≤69%。 4.無效:臨床表現無明顯改善者。治療後中醫主症積分較治療前減少≤29%。 表1 淋證證候積分 症狀 | 無(0分) | 輕(2分) | 中(4分) | 重(6分) | 尿頻 | 無 | 每日不超過10次 | 每日10-15次 | 每日15次以上 | 尿急 | 無 | 小便急迫,可(kě)忍耐 | 小便急迫,僅可(kě)忍耐片刻 | 小便急迫,迫不及待 | 尿痛 | 無 | 小便時隐隐作痛,不影響排尿 | 小便時尿痛較重,排尿不爽 | 小便時尿道(dào)疼痛難忍 | 腰痛 | 無 | 腰痛隐隐,不影響腰部活動,可(kě)以忍受 | 腰痛較重,腰部活動受限,影響生活和(hé)工作 | 腰痛劇烈,腰部活動嚴重受限,痛苦呻吟,無法正常工作生活 | 小腹拘急 | 無 | 小腹拘急不适,時有時無 | 小腹拘急伴疼痛,時有時無 | 小腹拘急伴疼痛,持續存在 | 發熱 | 無 | 體溫37.5~38℃ | 體溫38.1~39℃ | 體溫>39℃ | 口燥咽幹 | 無 | 偶有 | 時發 | 持續存在 | 頭暈耳鳴 | 無 | 偶有出現 | 時有時無 | 頻繁出現 | 神疲乏力 | 無 | 精神不振,氣力較差,可(kě)堅持日常工作及活動 | 精神疲乏,全身無力,勉強堅持工作 | 精神氣力嚴重疲乏,難以堅持日常活動 | 腰膝酸軟 | 無 | 偶有腰膝酸軟 | 經常腰膝酸軟動 | 經常腰膝酸軟,不欲活動 | 口苦 | 無 | 偶覺口苦 | 晨起口苦 | 整日覺口苦 | 畏寒肢冷 | 無 | 手足不溫,自(zì)覺怕冷 | 四肢發冷,需加衣被 | 全身發冷,增加衣被仍覺不能完全緩解 | 浮腫 | 無 | 晨起眼睑浮腫,或午後足腫,腫勢隐約可(kě)見 | 眼睑及雙下肢浮腫,按之有陷 | 全身浮腫,按之深陷 |
(三)評價方法 根據患者入院和(hé)出院當天病情分别按照西醫臨床療效标準和(hé)中醫證候積分療效評價标準進行急性腎盂腎炎療效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