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登錄中國中醫科學(xué)院西苑醫院濟甯醫院(合川南屏醫院)官方網站!
當前位置:首頁 » 相關報道(dào)

紫癜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醫診療方案

【字體: 】 發布時間:2020-12-21

紫癜腎(過敏性紫癜性腎炎)中醫診療方案

 

一(yī)、診斷

(一(yī))疾病診斷

1.中醫診斷标準

參考《中醫內(nèi)科學(xué)》(吳勉華、王新月主編,第9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2年(nián))。

診斷要點:

1)皮膚瘀點瘀斑。

2)血尿和(hé)(或)蛋白尿,或并見腹痛、關節疼痛,甚則便血、水腫等。

2.西醫診斷标準

參考《臨床診療指南—腎髒病學(xué)分冊》(中華醫學(xué)會主編,第1版,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年(nián))。

1)過敏性紫癜的(de)皮膚紫癜等腎外表現。

2)有腎損害的(de)臨床表現,如(rú)血尿、蛋白尿、高(gāo)血壓、腎功能不全等。

3)腎活檢表現為(wèi)系膜增生、IgA在系膜區沉積。

4)腎小球濾過率eGFR>30ml/min/1.73m2

(二)證候診斷

1.熱傷血絡證

起病急,皮膚紫斑顔色鮮紅(hóng),彌漫四肢、軀幹部;肉眼血尿或鏡下血尿,和(hé)/或蛋白尿;可(kě)伴發熱,口渴,咽痛,關節痛,腰痛,腹部疼痛,或見黑便。舌質紅(hóng),苔黃,脈數有力。

2.脾腎氣虛證  

皮膚紫癜反複,蛋白尿、血尿,倦怠乏力,氣短(duǎn)懶言,口淡不渴,食少納呆,脘腹脹滿,大便不實,下肢浮腫。舌淡有齒痕,苔白,脈沉細。

3.肝腎陰虛證  

皮膚紫癜消退反複,血尿、蛋白尿,腰膝酸軟,頭暈耳鳴,口幹咽燥,手足心熱,大便幹燥。舌紅(hóng)少苔,脈細數或沉細。

4.脾腎陽虛證  

皮膚紫癜消退反複,蛋白尿、血尿,畏寒肢冷,面色晄白,神疲乏力,面浮肢腫,納差,尿少便溏。舌體胖,邊有齒痕,苔白,脈沉細或弱。

5.兼證

1)濕熱證

口幹口苦,納差腹脹,身重困倦,大便不暢或秘結,尿短(duǎn)赤澀痛。舌質紅(hóng),舌苔黃膩,脈濡數。

2)瘀血證  

面色黧黑,皮膚瘀斑,肢體麻木,腰痛固定,肌膚甲錯。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二、治療方法

(一(yī))辨證論治

1.熱傷血絡證

治法:清熱涼血

①推薦方藥:犀角地(dì)黃湯或清營湯加減。藥物組成:水牛角先煎、生地(dì)、丹皮、玄參、赤芍、黃芩、黃連、竹葉心、丹參、麥冬、金銀花、連翹、白茅根、小薊、生甘草(cǎo)等

2.脾腎氣虛證

治法:健脾益腎

①推薦方藥:六君子(zǐ)湯合六味地(dì)黃湯加減。藥物組成:人參白術茯苓陳皮、法半夏熟地(dì)黃、山茱萸、山藥、澤瀉、丹皮、甘草(cǎo)等。

3.肝腎陰虛證

治法:滋補肝腎

①推薦方藥:知柏地(dì)黃丸加減。藥物組成:知母黃柏生地(dì)黃熟地(dì)黃山茱萸山藥丹皮茯苓龜闆先煎、女貞子(zǐ)、旱蓮草(cǎo)等。

4.脾腎陽虛證

治法:溫補脾腎

①推薦方藥:真武湯合補中益氣湯加減。藥物組成:茯苓、炒白術、白芍、制附子(zǐ)先煎、黃芪、黨參、當歸、陳皮升麻柴胡、車前子(zǐ)包煎、生姜、炙甘草(cǎo)等。

5.兼證

1)濕熱證

治法:清熱除濕

①推薦方藥:三仁湯加減。藥物組成:薏苡仁、白蔻仁後下、杏仁、厚樸、通草(cǎo)、法半夏、滑石包煎、淡竹葉等。

2)瘀血證

治法:化瘀止血

①推薦方藥:桃紅(hóng)四物湯加減。藥物組成:桃仁、紅(hóng)花、生地(dì)黃、川芎、當歸、赤芍、丹皮、小薊、生蒲黃包煎等。

(二)其他中醫特色療法

1.中藥敷貼療法

藥物:對于體質偏陰虛的(de)患者,選用滋陰、清熱、化瘀、通絡方藥碾末,姜汁調勻後制成藥貼;對于體質偏陽虛的(de)患者,選用溫陽、益氣、化瘀、通絡方藥碾末,姜汁調勻後制成藥貼。

方法:坐位,穴位局部常規消毒後,取藥貼于相應的(de)穴位,每次4~6貼,每次敷藥時間2~6小時,每日1次,7天為(wèi)一(yī)療程。常用穴位:腎俞、複溜、足三裏、脾俞、氣海等。

2.中藥離(lí)子(zǐ)導入對腰痛明顯者,可(kě)予中藥辨證方離(lí)子(zǐ)導入患處,每日1次,每次20分鍾。

3.耳穴壓豆:對失眠不寐者,可(kě)取耳穴心、腎、神門、皮質下等;對腰酸、腰痛者,可(kě)取耳穴腰骶、腎等。将王不留行籽或磁珠貼壓,上述耳穴(單側)分别各貼置一(yī)塊,間隔1~2天後撕去(qù),貼另一(yī)耳穴,反複交替。每次揉按各穴共20分鍾左右,以加強刺激。

4.中藥保留灌腸:對大便幹結者,可(kě)予中藥辨證方,濃煎取汁約100~200ml待溫度至39~40℃時以灌腸器灌入腸道(dào),保留30min後排出,每日1次。

(三)西藥治療

參考中華醫學(xué)會編著或修訂的(de)《臨床診療指南—腎髒病學(xué)分冊》(2011年(nián))及改善全球腎髒病預後組織(KDIGO)(2012年(nián))腎小球腎炎臨床實踐指南。具體包括:(1)對紫癜性腎炎伴有持續蛋白尿>0.5~1g/d/1.73m2的(de)患者視(shì)血壓的(de)情況應用ACEI/ARB治療;(2)對紫癜性腎炎經ACEI/ARB治療後蛋白尿持續>1g/d/1.73m2eGFR>50ml/min/1.73m2的(de)患者,可(kě)給予糖皮質激素治療6個月;表現為(wèi)腎病綜合征型新月體性紫癜性腎炎的(de)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及環磷酰胺治療;(3)對貧血、感染等并發症采取相應的(de)治療措施。

(四)護理(lǐ)調攝要點

1.飲食:以清淡為(wèi)宜,忌辛辣、肥甘厚味及煙酒,避免進食誘發紫癜的(de)食物。

2.皮膚護理(lǐ):嚴密觀察紫癜的(de)部位、顔色及消退時間,保持皮膚清潔幹燥,避免接觸誘發紫癜的(de)異物。

3.生活護理(lǐ):起居有節,勞逸适度,預防外感。

4.情志護理(lǐ):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焦躁及抑郁等不良情緒。

5.起居:合理(lǐ)安排休息,積極預防感冒,注意随季節變化及時增減衣被;冬季室溫最好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以免因室外溫差過大而引起感冒或加重病情。

三、療效評價

參照2002年(nián)《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拟定。

(一(yī))評價标準

1.中醫證候療效評價标準

臨床痊愈:中醫臨床症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證候積分減少≥95%。

顯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征明顯改善,證候積分減少≥70%,<95%。

有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征均有好轉,證候積分減少≥30%,<70%。

無效:中醫臨床症狀、體征無明顯改善,甚或加重,證候積分減少<30%。

2.西醫療效評價标準

臨床痊愈:皮膚紫斑、肉眼血尿、水腫、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與體征完全消失;尿紅(hóng)細胞消失,尿蛋白轉陰,24小時尿蛋白定量<0.2g,腎功能恢複或保持正常,持續3月以上。

顯效:皮膚紫斑、肉眼血尿、水腫、腹痛、關節疼痛等症狀與體征基本消失;尿紅(hóng)細胞減少≥50%,尿蛋白減少≥50%,腎功能恢複或保持正常,持續3月以上。

有效:上述症狀與體征明顯好轉;尿紅(hóng)細胞減少≥25%,尿蛋白減少≥25%,腎功能改善或維持原水平,持續3月以上。

無效:未達到上述标準。

(二)評價方法

1.中醫主要症狀積分表

症狀

(0分)

輕度

(2分)

中度

(4分)

重度

(6分)

皮膚紫癜

四肢皮膚散在瘀點瘀斑

四肢、軀幹皮膚小片狀瘀斑

四肢、軀幹皮膚彌漫大片瘀斑

血尿

鏡下血尿,尿紅(hóng)細胞

<1+

鏡下血尿,尿紅(hóng)細胞1+~2+

肉眼血尿,尿紅(hóng)細胞≥3+

蛋白尿

尿中有泡沫,尿蛋白<1.0g/d

尿中有較多泡沫,尿蛋白1.0~3.0g/d

尿蛋白≥3.0g/d

腹痛

輕微腹痛,不影響生活

較重腹痛,但能忍受

嚴重腹痛、不能忍受,并伴見吐瀉或黑便

關節疼痛

關節稍疼痛,不紅(hóng)不腫,不影響活動

關節疼痛能忍受,但稍紅(hóng)腫,活動不利

關節疼痛明顯,伴紅(hóng)腫及活動受限

倦怠乏力

偶感疲乏,可(kě)堅持輕體力勞動

活動後即感乏力,勉強支持日常活動

休息後仍感疲乏,不能堅持日常活動

尿少浮腫

尿量略減少,1000ml~1500ml/d,晨起眼睑浮腫

尿量減少,500ml~1000ml/d,眼睑及雙下肢浮腫,按之凹陷

尿量減少,少于500ml/d,水腫明顯甚至波及全身,按之凹陷如(rú)泥

氣短(duǎn)懶言

勞累後氣短(duǎn)

一(yī)般活動即氣短(duǎn)

懶言,不活動也氣短(duǎn)

腰痛或腰酸

偶爾發生

每天疼痛或酸軟時間少于3小時

持續疼痛或酸軟

口幹咽燥

口幹能耐受

口幹飲水後緩解

口幹飲不解渴

手足心熱

偶有手足心熱

時時手足心熱

手足心熱明顯,伴心煩不甯

2.中醫證候積分療效評定标準

中醫療效指數=[(治療前總積分-治療後總積分)÷治療前總積分]×100%。(尼莫地(dì)平法)

3.實驗室檢查指标

包括尿液分析、尿沉渣紅(hóng)細胞計數、24小時尿蛋白定量、腎功能檢測等。